“徐家将”大家庭记

 

三尺讲台,三千桃李,从学术指点到师门传承,导师是“研”途中的引路人。许许多多茂盛的“不言桃李”,正在红果园这片沃土上“下自成蹊”。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浓浓的师生情,绵延于每一次组会中的授讲、指导与陪伴里。今天让我们共同倾听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家将”大家庭感人又温馨的导学故事吧。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徐家将”课题组,现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教授级高工1名,在读硕士、博士等共计50余人。针对发光与显示、太阳能电池、纳米材料、机器学习和能源催化等国家战略性产业迫切需求,主要从事发光器件和发光机理、有机发光半导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上转换发光纳米晶、量子点等光电纳米材料、电催化CO2还原、生物质平台分子升级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学术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徐家将”课题组合影

 

我和我的老师们

本科期间就经常听说徐叙瑢院士课题组大家庭的温暖,徐征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科研工作,也同样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因此在大四确定研究生导师期间,我尝试着去联系徐征老师,想要成为他的学生。与徐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和交谈更坚定了我想加入徐家将的决心。虽然还未入学,徐老师就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方向,对硕博期间的学业进行了规划,建议我们在硕博期间提前发文章,争取出国交流的机会。徐老师在我们对前路迷茫的时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学业及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学习和科研方面,徐老师还了解我们的个人情况和生活情况并分享了他在国外的学习生活和研究经验,随和的态度让我们感受到了长辈般的亲切。

徐老师不仅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实验环境,在科研道路上为我们保驾护航,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学术交流的平台。徐老师会鼓励并带领我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了解科研的前沿领域及相关工作,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也是在徐老师的鞭策和支持下,我们才能有机会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到国外进行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培养工作能力”一直是徐老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而工作能力则体现在科研、汇报、沟通、合作等各个方面。在师门七年,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成长

徐征老师与学生们合照

供稿:物理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陈俊妃

 

赵谡玲老师我心中是瞻之弥高,仰之弥坚的领路人。第一次见到赵老师本人,是在考研复试期间,赵老师乌黑精致的短发,干脆利落的措辞,坚定有神的眼神无不散发着女强人的气质。赵老师师承徐叙瑢院士,对学术求真求实,每次开组会的时候,赵老师点评犀利,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然后给出科学的指导意见。那时候对赵老师是又敬又怕,但是在后来的接触和了解中,我发现了赵老师温柔细腻的一面,在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征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成为了赵老师的博士弟子。在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科研能力迅猛提升,科研工作稳步发展,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做好科研工作。

在很多次科研项目进展进入瓶颈期的时候,我总是情绪低落,产生放弃的念头。赵老师总能敏锐地察觉到我的情绪,适时找我聊天交流。渐渐地我发现,赵老师都是先给我鼓励和信心,然后提供严谨可行的指导,让我体会了谆谆如母语,殷殷似友亲的温暖。有一次我兴高采烈地向老师汇报我下一个工作的思路,得知过程中会涉及到汞蒸气的使用,赵老师的第一个反应是会对我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我表示想申请出国的时候,赵老师更多考虑的是对我个人发展有利而全力支持我,时时嘱咐我注意安全。临近毕业季,赵老师也非常关心我找工作的情况,细心严谨地帮我分析各个offer背后的优势和劣势,让我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盲点,俨然就是为我的学业、就业、生活操碎了心的家长。

赵谡玲老师

供稿:物理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申朝晖

 

2020年我正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导师宋丹丹教授是一位年轻有为、开明而又严谨的老师,她的研究方向与我的兴趣相契合,所以我们快速地展开了探索研究。在课题开始研究之初,宋老师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建议,帮助我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她总是很有耐心地听取我的想法,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我还记得,每次我们讨论问题时,她总是会引导我进行思考和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的本质,这对我后来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宋老师还经常组织我们实验室的学生进行科研交流和讨论,让我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路,从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这样的讨论不仅让我们彼此了解,更能够促进我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学术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去表达、沟通与合作。这些高效的科研方法对我学术生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丹丹老师与学生合影

供稿:物理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刘武
 

乔泊老师也是我们科研路上的领路人。他满怀教书育人的热情,给学生传授知识,引领大家走上学术道路,以身作则,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温柔谦逊、平易近人、严谨细致是他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他给学生营造了很宽松的学术氛围,让大家自由地思考问题,教导大家深究本质、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每次找乔老师请教问题,即使是科研工作再忙,即使问的问题再简单,他都会很快地给出答复,并耐心地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良师难得,庆幸遇到亦师亦友的乔老师,让我们能够在学术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在人生的旅程中不断乘风破浪、奔向远方。

乔泊老师

供稿:物理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慧田

 

梁志琴老师平易近人,学识渊博,工作时十分认真细致,当发现学生设计的实验偏离目标方向时,会耐心地指出不足,督促其进行改正;遇到问题时也总是细致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梁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前沿领域敏锐的洞察力,值得我们在读学生学习。

梁老师既是良师,也是徐家将同门的益友,更像是我们的亲人。一直以来梁老师都孜孜不倦地教育和指导学生,她用言语和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自己身处什么阶段,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拼尽全力;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努力克服,尝试每一种可能,并把它当成一次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梁老师宽广的胸怀、高效的行事风格让我们深感敬佩。

梁志琴老师(前排左一)

供稿:物理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马国权

 

师恩难忘,未来可期

最后,感谢“徐家将”课题组里的所有老师,感谢徐征教授、赵谡玲教授、宋丹丹教授、乔泊副教授、梁志琴副教授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上给予我们的所有关心、指导和帮助。徐老师的亲切和蔼、赵老师的负责严谨、宋老师的诲人不倦、乔老师的绅士幽默、梁老师的博学多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学生,让我们所有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勇敢和坚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