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三千桃李,从学术指点到师门传承,导师是“研”途中的引路人。许许多多茂盛的“不言桃李”,正在红果园这片沃土上“下自成蹊”。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浓浓的师生情,绵延于每一次组会中的授讲、指导与陪伴里。今天让我们共同倾听交大学子与导师之间感人又温馨的导学故事吧~
被“拒稿”时老师教给我的
写论文是博士生涯的一大话题,被“拒稿”往往是绕不过的坎。相比于论文中稿时的喜极望外,平淡地接受“拒稿”并积极地“增益其所不能”更为重要,而教会我这些的正是艾渤老师举重若轻的几句话。
我曾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低轨卫星使能的铁路大规模物联网接入方案的工作,却还是被拒稿邮件浇了一盆冷水。彼时,心情经历了诧异、费解、失落的变化过程,最后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怪圈:是不是方向选的不好?论文进度是不是太慢了?怎样挖掘更多的创新点?英文水平该如何提升?被拒稿仿佛变成了天大的事,第二天一度不想参与组会讨论。
后来,艾老师主动找到我聊起了这篇论文,我很惭愧地说:“老师,这篇论文被拒了,可能我做的真挺差劲的。”艾老师一改严肃的模样,甚至有些慈祥地说:“没事儿,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关于智能超表面的第一篇论文也是被Nature拒稿了,现在也不妨碍它成为6G的研究热点”,紧接着他说,“中稿和拒稿时都要记住,论文数量以及录用与否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维习惯、论文中所使用的科研方法是否达到了博士生的标准,这些都要回到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上来。”正是这几句通俗易懂的话,给钻进情绪牛角尖的我打开了出口、指明了方向。
那篇论文最后也有了如同电视剧般圆满的结局,天没有塌下来,自己的成果也更加丰富了,但总是忘不了艾老师说的话。因为这与人生同理,即不要在失意中迷失,永远都要充满定力和底气来包容和接纳自己,并迎接新的一天。
艾渤老师师门合影
供稿:电信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马毅琰
吾之良师益友
语传学院有许多很有趣又治学严谨的教授,我的导师耿纪永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耿老师教授我们美国当代诗歌这门课,美国当代诗歌是文学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班上人不多,每个人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同学们的展示风格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耿老师总是认真地倾听,不时记录同学们的发言,有问必答,很是耐心。老师课程讲得深、广、风趣,讲生态诗时,联想到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卡廷惨案、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老师问:“你们知道米沃什吗?”,大家面面相觑,“米沃什也不知道?”,老师笑道:“那你们知道啥?知道米老鼠。”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
除了上课,平日见到耿老师的机会也很多,因为耿老师一直强调:“有任何问题,随时来找我,哪怕我没有时间,自己的事情不做,挤一挤时间也会先来看你们的东西。”耿老师有很多书,爱书,也爱收集书,更爱分享书,凡是我们找不到的或者不知道的书,老师便说:“一律来问我,我帮你们找。”关于论文写作、生活巧思,老师也一向不吝教诲,并且怕我们没懂,怕我们没真的懂,往往要一再确认:“真的懂了吗?没懂就要来问我。”
“导师”意即“引导众生去迷就正的人”。我想,在我们前往学术高峰的路途之上,耿纪永老师便是“导师”一词的生动诠释了。
耿纪永老师
供稿:语传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樊朋鑫
得遇恩师,一路前行
“学海无涯化乾坤,几度春秋暮,忠诚团结从先生,恩泽受生涯中。”在这里,我想向我敬爱的导师唐涛老师以及给予我许多帮助的侯涛刚老师表达诚挚的感谢。
刚入学时,我是一名科研小白,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进行实践都一窍不通。当时的我心情很着急,也很焦虑,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是唐涛老师告诉我“做科学研究要有肯扎根的精神,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急于求成”。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慢慢地静下心来,一步一步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每次组会汇报时,不论时间多久,您总是耐心细致地指导我的研究工作,对于研究的动机、方法,甚至每一个细节都给出指导,您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帮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同时,您还告诉我在科研的过程中,要注重团队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主动参加了多项创新创业竞赛,不断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与实践能力。在侯涛刚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夺得了“挑战杯”以及“互联网+”等多项比赛的国家级银奖,参赛的过程也让我获益匪浅。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导师唐涛老师以及侯涛刚老师!没有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切与指导,就没有我的成长与进步,非常感谢老师们!
唐涛老师
侯涛刚老师指导学生
供稿:电信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士杰
何其有幸,研途有您
我深深敬佩我的导师江扬老师,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教学有方、严谨治学的老师,也是一位平易近人、关心学生的老师。江老师不仅传授我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我们如何做人、做学问、做事业。他鼓励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感染。
江老师在课程之余还会带领我们前往艺术家工作室学习,让我们欣赏了许多精彩的、有感染力的作品,并让我们与艺术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了解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和生活的见解和感悟,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创造力。这些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开阔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兴趣,也增强了我的信心。
最后,非常感谢江老师在我研究生学习与生活期间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关怀,祝江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江扬老师
供稿:建艺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孙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