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晨

知行奖学金 | 黄晨:5篇SCI,7篇EI,多次国际交流,拿奖到手软,这位国际范儿学霸是如何养成的~

 

 

 

榜样是什么?榜样是一面镜子,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平台将陆续推出2020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获得者事迹,走进身边的榜样,汇聚前行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 黄晨,倾听他的故事。

 

个人简介

黄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钟章队教授,从事机器学习驱动下的信道建模研究。

 

 

博士在读期间累计发表和被录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5篇(含SCI一区论文2篇、SCI二区论文3篇)、EI检索论文7篇,合作发表论文9篇。参与各类纵向、横向课题多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现为国际期刊Frontiers-System and Test-Bed Design编辑。

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 Andreas Molisch教授(IEEE fellow)团队访问学习一年;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比利时新鲁汶大学Claude Oestges教授(IEEE fellow)团队访问学习一年。先后获得WCSP2019最佳会议论文奖,IEEE ICCC最佳会议论文奖,北京交通大学的知行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秋琦奖学金、华为企业奖学金等奖项和荣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黄晨在博士阶段选择了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研究。但是,由于对人工智能算法经验不足,导致研究进展缓慢,论文接二连三被拒。挫折也是动力。通过调整心态和深入思考,决定将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学术论文广泛阅读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微创新也一个接着一个。同时悟出一个道理:研究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局限;只有这样,面对问题才知道如何取舍。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以机器学习为亮点,黄晨发表了博士期间的第一篇国际会议论文,并在团队的支持下获得了前往加拿大宣讲研究成果的机会。就在加拿大的学术会议上,该研究成果引起了来自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的Claude Oestges教授的兴趣。Claude教授作为IEEE Fellow、欧洲天线与传播协会董事、COST2100协议主席,对无线电波传播有着深远且独到的见解。通过会议期间与Claude教授的多次交流,黄晨对接下来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路,也为将来前往Claude教授团队访问学习埋下了伏笔。

 

 

有了这次国际交流经验,再接再厉,黄晨利用机器学习在识别、分类、回归上的基础优势,针对无线电波传播中信道非平稳研究难点进行逐一解决,并与华为公司合作,申请了国家专利并获得授权。同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期刊论文,获得WCSP2018最佳会议论文奖和IEEE ICCC最佳会议论文奖。

 

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同年,黄晨获得了前往新加坡参加IEEE GlobeCom会议宣读成果的机会。有了上一次参会交流的经验,在这次会议中黄晨主动与海内外权威专家交流学习。

没想到,研究内容引起了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权威专家Andreas F. Molisch的兴趣。Molisch教授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成员、IEEE/IET/AAAS fellow,不仅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非凡的建树,同时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交叉学科领域也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席间交流,黄晨得到了Molisch教授的认可,并受邀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习一年。

 

 

2018年9月-2019年9月,黄晨在南加州大学Molisch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开展了多项研究,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无线信道场景识别算法、时变信道多径生灭及簇识别算法等研究成果,在高水平Transactions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同年,又以之前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与Molisch教授合作提出了一整套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无线信道分析理论,并发表在IEEE通信学会旗舰期刊Commun. Mag. 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经过这一年的积累,黄晨的研究体系逐渐成型,研究成果逐渐被领域内学者们所认可,分别担任IEEE Commun. Mag.、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EEE Trans.Veh. Technol.、IEEE Commun. Lett.、IEEE Antennas & Wireless Propag. Lett.、IEEE Trans. Intell. Transp. Syst.等高水平期刊审稿人,并受邀作为技术项目组成员(TPC member)身份参加组织车联网旗舰会议IEEE VTC-fall2019。

 

 

通过在南加州大学一年的学习,他深刻感受到交流合作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并申请前往比利时新鲁汶大学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2020年11月开始,加入Claude教授团队,继续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无线信道建模研究。

自2016年博士入学以来,黄晨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海外访学中度过,除了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访问求学,还曾前往新加坡、美国亚特兰大、加拿大蒙特利尔,比利时新鲁汶等地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在境外参会和访学期间,乐于结交学术好友,也因此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热爱生活,严于律己

在境外学习、生活期间,不但感受到了海外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团队的研究风格。学术研究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全部。

在科研之余,黄晨坚持运动健身,提高耐力,锻炼恒心。科研是强大自己的头脑,运动是强壮自己的身体。运动还有助于自己快速融入团队,拉近与组员之间的关系,利于科研协作。

 

 

TA说

“求学、科研,亦或人生,都是一场修行。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涓流以成江海。”

人生的路刚起步,沐浴阳光,也少不了经风雨。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得到很多恩师的教导和关怀,享受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但意外的是,在南加州大学访问期间,遇上了洛杉矶20年来最强的7.1级地震,在比利时新鲁汶大学求学期间又遭遇了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

因为怀着对师长的感恩心、对事业的上进心和对生活的平常心,让我足以排除一切不安因素,砥砺前行。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