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2023年研究生教育十大进展
2023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学校“十四五”研究生教育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发展,完善管理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拓宽学术型博士优秀生源选拔范围,加强工程博士优秀生源选拔。出台科研经费专项博士生管理办法,推进科研博士招生培养工作,促进科研与教学一体化融合。2023年,学校本科推免人数达到1123人,研究生录取推免人数达1613人,均创历史新高,促进提升本科深造率和研究生生源质量。严格执行招生政策,细化复试工作流程,2023年,硕士报考人数13620人,录取人数4414人,博士报考人数1325人,录取786人,均创历史新高。
二、全面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推进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选树课程思政示范典型,择优立项建设2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建设4门研究生思政课程、25门专业核心课程、4门在线课程、6项教材建设项目,新增14门高级跨学科课程。加强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管理,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跟踪及保障措施。修订奖助学金评定实施细则,优化奖学金设置和评定标准。
三、深化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规定、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强化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与专业实践管理。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项经费实施方案,大力支持培养基地、案例开发、专业实践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6家大型企业密切合作,率先完成2024级工程硕博士专项招生任务,受到上级单位表扬。积极组织校企全面深入高频互访,启动校企合作课程与教材建设,落实工程硕博士专项研究生专业实践培养环节。作为牵头高校,与北京全路通联合申报国家轨道交通控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中国中车联合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企业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与技术协同创新。推进实施“知行计划”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项目。筹建“卓越工程师学院”,力争形成校企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的新范式,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高质量后备人才。
四、加强高水平国际化联合培养项目建设
积极拓展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加强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公派合作奖学金项目、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以及学校公派研究生出国项目的选拔、推荐与派出工作。2023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共录取我校硕、博士生105人,获批率93.7%,创历史新高;学校资助出国访学博士生23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报告研究生143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全面恢复。
五、进一步强化导师队伍建设
办好“知行”导师学校,构建校、院、学科协同的培训交流长效机制,围绕师德师风、政策解读、心理干预与疏导、经验交流等方面,实施常态化培训。2023年,全校共进行导师培训42场,累计有2118人次参加培训。修订导师选聘管理办法,加强师德师风与科研项目考核。2023年,学术型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通过655人,具备工程类博士生指导资格的导师达到275人。持续推进导师团队建设,面向305名研究生成立导师团队,比上年度增长168%。
六、实施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与提升工程
完善学位论文送审专家评阅流程,强化对博士学位论文修改完善的监督检查,实施重点关注博士学位申请者向学校学位会汇报制度,加强学位论文质量后评估,进一步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修订学校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完善激励机制,扩大奖励覆盖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修业年限管理,完善结业分流流程。2023年,全校共有524人获得博士学位,3737人获得硕士学位,年度获得博士学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七、首次设计我校专属学位服
自主设计我校专属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服,以及导师服、校长服,将校徽、校训、校门、红果等我校特色元素纳入,进行系统设计,在2023年学校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首次使用,展现我校毕业生的崭新风貌,获得广泛好评。
八、深化研究生思政教育价值引领
推动“红色旗帜”活动精品化,首次举办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评选,开展优秀微党课和优秀组织生活案例评选活动,共评出5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40篇优秀微党课作品和40个优秀案例,形成红色教育资源库。开展教育部第三批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1个党支部和1名博士生党员已通过北京市初评,进入全国评审阶段。以日常教育和专题教育为抓手,以研究生骨干培训班、青年精英训练营两大品牌活动为载体,加强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升级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框架,设计8大核心模块和3大个性模块共计37项内容,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能力。
九、全面加强协同育人工作
探索建立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强化思政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党建+”协同育人方式,构建教学秘书、辅导员协同的重点关注研究生动态跟踪机制,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凝聚师生育人合力。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调查,召开专题推进交流会,编印《研究生导师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工作指导手册》。2023年,全校共开展导师立德树人培训55场,发布优秀导学故事25篇,组织“师生情”导学关系建设活动93场,协同育人工作形成广泛共识。
十、研究生教育取得突出成果
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新增“高温超导电力装备技术研究及人才联合培养”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获国家级竞赛奖励257项,其中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奖励104项,包括一等奖7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57项、优秀组织奖8项。学校获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发展重要贡献单位”,入选“贡献力TOP100单位”,排名全国第30名。
获教育部研究生学位与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研究生“研媒联合共创奖”、中国研究生“科创青年报国说”优秀组织奖。
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征集立项3个,另有3个项目结题、成功入选主题案例库。
获批增列“城乡规划”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获各类学会和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优秀学位论文及提名13篇。
获北京市学位委员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获北京市学位委员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篇。
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名,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2个。
获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个、先进个人4名、先进工作者3名。获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个。
获北京高校红色“1+1”党支部共建活动“优秀组织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16个。
获北京高校优秀学生基层组织3个,北京市先进班集体3个,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17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