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名师讲坛活动信息查看
    最 新 活 动:   ( 共 1377 条活动信息 )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Sajal K. Das
  主  题: Smart Living: The Next Frontier
  时  间: 2018-07-25 16:00
  地  点: 逸夫楼208
[主讲人简介]
Sajal K. Das,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Daniel St. Clair Endowed Chair教授,IEEE Fellow。研究领域包括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普适计算、智能环境、大数据分析、安全可信计算等。主持科研项目总计费超过1600万美元,发表超过700篇学术论文。Googel Scholar显示h-index为82,总引用超过27000次。Das教授是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 journal的创刊人和主编,是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曾创办了多个著名国际学术会议,包括IEEE PerCom,WoWMoM等。
[内容简介]
随着普适感知、无线通信、计算与控制机制的飞速发展,使得利用cyber-physical-social (CPS)闭环来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成为可能,称为智能生活smart living,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本次报告将重点探讨smart living领域的研究主题和重要挑战,包括高效数据感知与融合、拓扑控制、安全可信等内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周盛
  主  题: Decentralized Status Update for Age-of-Information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Multiaccess Channels
  时  间: 2018-07-24 14:00
  地  点: 思源楼2201
[主讲人简介]
周盛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分布于2005年、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和博士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多天线系统的跨层设计,移动边缘计算,车载网络和绿色无线通信。 他是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的副主编,曾担任IEEE Globecom'18,PIMRC'17,APCC'17和ICCC'15的session/座谈会联合主席。 他是2009年和2013年APCC最佳论文奖,2011年ICCT和2013年ITC的共同获奖者,获得了2017年IEEE ComSoc亚太杰出青年研究员奖。 Sheng Zhou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He received his B.S. and Ph.D. degrees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in 2005 and 2011, respectivel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ross-layer design for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mobile edge computing, vehicular networks, and gr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e is serving a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He serves as the track/symposium co-chair of IEEE Globecom’18, PIMRC’17, APCC’17 and ICCC’15. He is a co-recipient of the Best Paper Award from APCC in 2009 and 2013, ICCT in 2011, and ITC in 2013. He received the 2017 IEEE ComSoc Asia-Pacific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
[内容简介]
在新兴的物联网系统中,无线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通过大规模终端实现低延迟和高可靠性。在本讲中,我们考虑一种设置,其中中心节点从共享无线上行链路的大量分布式终端收集状态数据。在此设置中彻底研究信息时代(AoI),其表示从中心节点到终端处的远程数据生成过程的信息观察延迟。具体而言,AoI最小化调度问题由不安定的多臂强盗制定。计算有效且广泛证明的近似最优解,即Whittle指数,以封闭形式导出,并建立相应的可索引性。然后对该索引进行推广以包含随机的,周期性的分组到达和不可靠的信道。受到实现接近最优AoI但是集中(需要全局信息并因此需要大量信令开销)的索引策略的启发,进一步提出了分散式方案,即索引优先级随机接入策略(IPRA)。当数据包传输时间比争用时隙大时,IPRA被证明接近集中索引策略性能,同时仅需要本地信息。基于广泛的模拟结果,IPRA实现了普遍接近最优的AoI并且优于现有技术。在演讲结束时,我们还将确定未来关于AoI的研究方向。 In emerging Internet-of-Things systems, 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faced by wireless networks is to achieve low latency and high reliability with massive terminals. In this talk, we consider a setting where a central node collects status data from a large number of distributed terminals which share a wireless uplink.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oI) is studied thoroughly in this setting, which represents the information observation latency from the central node to the remote data generation processes at terminals. Specifically, the AoI minimization scheduling problem is formulated by restless multi-armed bandit. A computation-efficient and widely-proven near-optimal solution, i.e., the Whittle's index, is derived in closed-form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exability established. The index is then generalized to incorporate stochastic, periodic packet arrivals and unreliable channels. Inspired by the index policies which achieve near-optimal AoI but are centralized (require global information and hence heavy signalling overhead), a decentralized scheme, namely index-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policy (IPRA), is further proposed. IPRA is proved to approach the centralized index policy performance when the packet transmission time is large in comparison with a contention slot, and meanwhile only requires lo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extensive simulation results, IPRA achieves universally near-optimal AoI and outperforms state-of-the-arts. At the end of the talk, we will also identify som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n AoI.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崔玉军
  主  题: 非饱和土的基本原理
  时  间: 2018-07-24 09:00
  地  点: 土建楼东403
[主讲人简介]
Yujun Cui,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路桥大学国家研究员,国际著名非饱和土力学专家,法国国家岩土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土协TC106、TC202成员,国际著名岩土类期刊《Geotechnique》、《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等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非饱和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Yujun Cui教授于1984年获得同济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89年、1993年获得法国路桥大学(ENPC)硕士和博士学位。作为国际非饱和土力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Yujun Cui教授在非饱和土基本力学特性、膨胀土力学行为及应用、非饱和土水-热-力先进测试技术、土体孔隙尺度测试技术及分析、工程监测及设备研制以及可再生建筑材料研发及利用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83篇,多次受邀在国际著名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及讲座,并多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由于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先后多次获得国际岩土工程领域的大奖。
[内容简介]
非饱和土的力学行为特征;非饱和土的微观特性,渗透特性,持水特性;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Derrick Wing Kwan Ng
  主  题: The Road to 5G Wireless Systems: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Solutions
  时  间: 2018-07-19 15:00
  地  点: 思源楼1101
[主讲人简介]
Derrick Wing Kwan Ng于2006年和2008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于2012年获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发表了130多篇期刊和会议论文,引用超过5000次,H因子为35.获得Globecom最佳论文奖,担任IEEE TCOM\CL等编辑,并担任JSAC客座编辑等。
[内容简介]
5G通信系统将是在现有通信系统上的重大变革,包括IOT和云平台架构等。在讲座中,我们将介绍大规模MIMO、无线携能通信、非正交多址等,讨论未来研究挑战和机遇。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王庆国
  主  题: 4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中国制造 2025 and Our Roles/Future
  时  间: 2018-07-13 09:30
  地  点: 思源301
[主讲人简介]
王庆国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经1977年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录入浙江大学, 于1982, 1984, 1987年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化学工程), 硕士学位(工业自动化), 博士学位(工业自动化, 导师周春晖和孙优贤教授)及“优秀毕业生”称号。1987至1989年与浙大路甬祥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9年任浙大化工系副教授 。 1990年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及国家教委“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0至1992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在杜伊斯堡大学和卡塞尔大学进行客座研究。 1992至2015年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 2004年晋升正教授。现任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杰出教授, 南非国家A级科学家. 南非国家科学院院士 。 学术上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建模、估计、预测、优化, 控制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 应用上涉及工业与环境过程、新能源设备、国防系统、医疗工程及金融市场等领域; 他的工作涵盖了工业4.0的核心。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由Springer出版7部学术专著, 累计论著引用近15000次,h-index 为65 ,这些指标名列世界前茅。荣获国际自控界权威学报《Automatica》 2006-2010年最多引用论文奖, 在2013年名列Thomson Reuters list of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榜, 2014年荣获《控制理论与应用》创刊30周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他也从事大量高技术研发及实际的工程应用,如造纸机、注塑机、间隙过程、飞机、无人机、风能、电厂、机器人、超净室、空调系统及医疗器械等的建模和控制,与大多数国际控制大公司合作过,累计科研经费超亿人民币。获美国等地专利5项(转让2项) 。曾任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新加坡控制分会主席(4次), 亚洲控制会议及若干IEEE国际会议总主席,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学报《过程控制》编委。 现任《美国仪表学会会刊》副主编(Deputy Editor-in-Chief),及多份国际学报编委。已培养博士及博士后各30余名。
[内容简介]
The 4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s arrived with no historical precedent and is evolving at an exponential rather than a linear pace of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t is fueled by rapid advances in Internets, wireless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ics, autonomous vehicles, 3-D printing, nano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new energies, which connect billions of people and machines together, anytime and anywhere. 4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changing and will continue to change everything. It will fundamentally alter the way we live, work, and relate to one another. Technology has greatly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of industries, opened new markets and drive economic growth. Innovations create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raise the quality and pleasure of our personal lives. Moreover, it is also disrupting almost every industry in every country.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se changes heral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ire system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4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fer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ach country. Major industrial powers such as Germany, USA, China and Japan are dominated the field, they have well planned and prepared for it, and are leading this big game. No nation can ignore such a mega-trend and afford being left behind of this game, causing severe deindustrialization, huge job loss, and irreversible great declin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living standards. 第四代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以一种指数的形式而非线性的在进行技术突破,而且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它被互联网、无线设备、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车、3D打印、纳米技术、材料科学、新能源等技术快速推动,并跨越时间空间将人们和机器连接在一起。 第四代工业革命持续下去会改变一切,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切。技术提升了工业效率和产量,打开了市场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改革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舒适感。而且,也让每个国家的工业都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改变的深度和广度意味着整个生产、管理和经营系统都需要转变。 第四代工业革命给每个国家都提供了机会。如德国、美国、中国和日本等主要的工业强国。这些国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带领着大家前进,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忽略如此大的趋势并甘于落后,因为落后就会引发工业被严重限制,大片失业和不可逆的国际竞争和生存标准的下降。 这次报告会简要介绍工业4.0并显现我们在大势中扮演的角色,主讲人在i-enterprise的最近的工作是最精彩的部分。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Julian Cheng
  主  题: Developing New Asymptotic Techniques for Correlated Fading Channels
  时  间: 2018-07-12 17:00
  地  点: 九教北307B
[主讲人简介]
Julian Cheng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目前他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的全职教授。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无线通信理论,无线网络,光学无线通信和量子通信。他曾担任许多IEEE会议和研讨会的技术计划委员会成员。他在加拿大基洛纳主持了第12届加拿大信息理论研讨会(CWIT 2011)。 Cheng教授还在2015年IEEE全球通信大会上主持了第六届IEEE光无线通信研讨会。他曾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and IEEE Access的副主编,并曾是一名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在无线光通信特殊话题的客座编辑。他现在自愿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的区域编辑。目前,他还担任加拿大信息理论学会的主席。
[内容简介]
渐近分析被广泛用于分析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在大信噪比(SNR)情况下的性能。特别是当系统模型过于复杂且在分析上难以处理时,该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本讲座将首先介绍经典渐近技术。然后我们将介绍两种最近开发的新渐近技术。对于大类任意相关的衰落信道,第一种技术可用于获得数字通信系统的中断和误码率性能的上限和下限。我们将证明这些上界和下界将渐近收敛于高信噪比下的经典渐近性能。然而,上述渐近技术在对数正态衰落信道的条件下,性能表现较差,而对数正态衰落信道在射频和光无线通信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因此,我们开发了第二种渐近技术来分析多通道对数正态衰落的中断性能,并获得简单,高精度的闭式近似解,以解决对数正态随机变量之和的长期问题。我们的分析也揭示了对这种具有挑战性的衰落信道模型的一些特性。例如,我们将展示和解释为什么负相关的对数正态衰落信道可以胜过独立的衰落信道。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曲艺
  主  题: 绿野狂人赛罕坝
  时  间: 2018-06-28 14:10
  地  点: 科学会堂
[主讲人简介]
曲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是墨西哥独立电影制片学院(墨西哥国家大学)学习电影导演。师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电影专家斯达古教授,系统学习导演理论与实践。其艺术作品注重画面唯美震撼与细节的逼真细腻相互映,被誉为“完美画面的缔造者”,在艺术创作上激情、大胆、颠覆、注重人性。创作手法上别具一格,被誉为为导演奇才,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触动观众的灵魂。电影作品:胶片电影《大城市·小宝马》、韩国电影《爱在深秋》、胶片电影《虚实之间》、手机电影《约定》、院线电影《六色谷》、意大利合拍《新罗马假日》、院线电影《靠谱》等。并拍摄多部商业广告和企业形象宣传片及导演MV作品;获奖作品: 1998年鄂尔多丝情感片获金奖 2000年拍摄韩国电影《爱在深秋》获得第六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本土最佳摄影奖 2003年中国首部手机电影《约定》在韩国获得最佳短片导演奖 2005年许巍音乐录影带《像风一样自由》,获得当年度亚洲MTV音乐大奖最佳视觉 2006年拍摄绿色电影《大城市·小宝马》作为釜山国际电影节开幕 2008年拍摄TVC广告-一汽大众 获新加坡国际广告节金奖 2010年拍摄公益广告哈药集团 2013-2014拍摄公益广告《洗脚》获得最佳公益短片 导演奖
[内容简介]
现在的塞罕坝已经从“北京沙尘暴风口”到“中国绿宝石”,一代代塞罕坝人默默守护了半个世纪的情怀。报告将结合曲艺导演的电影作品《绿野狂人赛罕坝》的创作过程,讲述塞罕坝精神以及那些感人故事。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Arumugam Nallanathan
  主  题: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5G and IoT Networks
  时  间: 2018-06-28 09:00
  地  点: 九教北307B
[主讲人简介]
Arumugam Nallanathan是伦敦大学玛丽分校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无线通信教授和通信系统研究小组(CSR)组的负责人。从2007年12月至2017年8月,他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信息系工作,并从2013年4月到2017年8月和2017年9月担任无线通信教授和客座教授;从2000年8月到2007年12月,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5G无线网络、物联网和分子通信。他在科技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近400篇科技论文,是2017年IEEE全球通信会议(GloBoMe'2017)和2016年IEEE国际通信会议(ICC’2016)颁发的最佳论文奖的获得者。 Arumugam Nallanatha现在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的编辑,其曾经担任过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6-2011),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06-2017),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和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的编辑,曾担任过IEEE通信学会信号处理与通信电子技术委员会主席,并于2012年获得IEEE通信学会SPCE杰出服务奖和2014年获得IEEE传播学会RCC杰出服务奖。他被选为2016年科学网(ISI)上的高被引研究员。他是IEEE fellow和IEEE杰出讲师。
[内容简介]
由于数字经济中智能城市和物联网的兴起,支持多样化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NOMA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通过有效使用可用带宽资源来提供大规模连接。受此推动,NOMA已被纳入3GPP长期演进(LTE),并成为5G网络中有前途的候选人。我们在NOMA研究的更广泛目标是在分布式信息处理和大规模系统中识别和开发新的资源/功率分配算法和新模型,这些系统对于下一代5G网络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研究通过采用其他5G技术来改善正交多址(OMA)性能的潜在性能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报告将介绍NOMA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即兼容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并揭示了NOMA在LTE和5G网络中一些有前景的应用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协同NOMA传输、多输入多输出(MIMO)NOMA、NOMA物理层安全、MmWave-NOMA和NOMA增强型HetNets。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陈明明
  主  题: 如何克服跨文化交流障碍:以19大报告英译为例
  时  间: 2018-06-26 19:00
  地  点: SX610
[主讲人简介]
前驻新西兰、瑞典大使,前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翻译室主任。现任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全国高级翻译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数所大学外语兼职教授。担任习主席对外演讲英文定稿,参加19大政治报告英文定稿以及多年来政府工作报告英文定稿。
[内容简介]
结合参加19大报告英文定稿,用翻译实例谈如何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中文时政文件表达的特点,并考虑到英语读者受众的文化背景,用现代英语的表述,消除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准确的传达我19大发展理念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Raimondo Betti
  主  题: Study on Maintenance of suspension Bridge Cable and Test Monitoring悬索桥缆索的试验测试与监控养护维修研究
  时  间: 2018-06-23 15:00
  地  点: 土建学院702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Betti教授是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土木与力学系教授。 专门研究结构动力学和地震工程领域,特别侧重于分析水平延伸结构的动态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其研究兴趣包括埋入地基对地震激励的动力响应,分析和确定均匀和层状半无限域的格林函数,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活动,PAS。地震和/或风振结构的振动控制与混合控制系统,桥梁损伤检测的数据相关分析。他是地震工程研究所、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和Sigma XI的成员。
[内容简介]
悬索桥缆索的试验测试与监控养护维修研究, 桥梁动力与抗风抗震等.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姚忠达
  主  题: 如何做国际会议论文报告
  时  间: 2018-06-15 19:00
  地  点: 东校区DQ108
[主讲人简介]
姚忠达教授于1991年获得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博士学位。目前为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土木系合聘教授,同时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担任台北市结构技师公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台湾风工程学会监事。其研究领域包括高速铁路振动、桥梁风工程、磁浮系统动力学等。在高速铁路车桥相互作用方面出版学术专著两本:①Yang, Y.B., Yau, J.D., and Wu, Y.S. (2004), 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Dynamics with Applications to High-Speed Railways;②姚忠达,杨永斌(2000), 高速铁路车桥互制理论。截止目前在铁路车桥耦合振动发面发表SCI文章 已逾50篇,其文章大多刊登在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Engineering Structures等行业知名期刊。
[内容简介]
1)国际会议论文撰写注意事项;2)国际会议论文主要纲要;3)国际会议论文报告技巧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吴伟仁
  主  题: 航天强国战略展望
  时  间: 2018-06-08 15:15
  地  点: 科学会堂
[主讲人简介]
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常委。我国深空探测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 他长期从事航天测控通信与深空探测工程总体设计,曾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计算机遥测系统,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提出深空测控通信系统方案并主持在轨试验验证,使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具备深空测控通信能力的国家;提出嫦娥二号多天体多目标探测实施方案,国际首次获得7米分辨率全月图,实现日地L2点和4179小行星探测;提出并实现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探测,树立了中国航天新的里程碑。目前正在主持开展嫦娥四号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获首届创新争先奖章,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内容简介]
简要回顾世界航天的发展历程,总结梳理中国航天的现状与成就。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建设航天强国的发展思路与各阶段主要目标,并介绍近期规划实施的部分重大工程及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Brian Lantz
  主  题: US & China: Finding common ground on the Belt & Road
  时  间: 2018-06-07 16:00
  地  点: 思源西楼610
[主讲人简介]
布莱恩·兰茨是国际席勒研究所的创始成员之一。 该研究生成立于1984年,由Helga Zepp-LaRouche创立,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努力维护人类进步的思想库,以促进物质、文化和知识的进步。 席勒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推动民族国家合作的“新范式”,取代英国帝国的“地缘政治”方法。 兰茨和席勒研究所一直直言不讳地宣传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机会。 兰茨先生亲自负责在大学校园和商界组织多次研讨会和讨论,旨在促进美中合作和美国与金砖国家的合作。
[内容简介]
本周末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与习近平主席的直接合作将中美两国从两国潜在的贸易战中解救出来。 双赢的合作方式已经到来,现在还将进行进一步的谈判。 同样,朝鲜半岛的危险局势已经朝着合作的方向发展,以和平解决方案为基础,以该地区的经济综合发展为基础。正如这两种情况所表明的那样,当对话与合作盛行时,最糟糕的战略危险可以转化为“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董辰
  主  题: 通信工程研究经验分享
  时  间: 2018-06-05 19:00
  地  点: YF313
[主讲人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国科大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硕士,英国南安普顿大学Southampton博士毕业,英国南安普顿大学Southampton博士后,并获得VTC最佳论文奖。2016年回国后加入华为终端事业部,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资助,现为华为终端事业部高级工程师。先后在生物信息学,无线通信领域发表30多篇论文,在5G,可穿戴设备,图像处理领域有超过30篇专利申请,并在华为Mate P系列手机中实现部分程序。
[内容简介]
通信工程研究经验分享。先后介绍:华为研发机构组织结构,通信项目卖点和立项原则,研究合作关系,工程研究考评建立,数据采集和算法实施。另外还将介绍通信发明专利写作。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陆明
  主  题: 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漫谈
  时  间: 2018-06-05 14:00
  地  点: 土建楼东403
[主讲人简介]
陆明,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30余年。主持了上海地铁二号线龙东路停车场、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首都机场APM等工程项目。参与了《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管理措施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国铁与城市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广东省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政策研究》、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纲要及重庆市区域快线(一小时经济圈)制式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 现任北京城建信捷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职以来带领信捷公司开拓进取。目前,信捷公司在手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图审查项目66个,涉及全国18座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图审查专项市场占有率第一。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施工图审查分会副会长、北京市施工图审查协会副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都市快轨交通编委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导师。
[内容简介]
1. 我国城轨交通取得的成就:回顾北、上、广三城市在城轨交通建设上的摸索;回顾城轨交通技术积累的历程;展示当前取得的“前无古人”的成就。 2. 我国城轨交通总结与发展:学习中进步,认识中发展;以设计为例展示技术体系的形成;技术创新。 3. 我国城轨交通未来展望:以BIM、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为手段打造智慧交通、构筑智慧城市。展望未来的发展,“后有来者”。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朱源
  主  题: 论严复与德莱顿译论的主要区别
  时  间: 2018-05-31 14:00
  地  点: 思源西楼610
[主讲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MTI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会理事,李渔研究会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典籍英译,翻译与比较文学,英美文学。 Professor of English, doctoral supervisor and director of MTI Education Center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He is a member of the Socie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a research fellow of the Society of Li Yu Studie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内容简介]
严复与德莱顿作为中英两国翻译理论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最重要代表人物,其影响延续至今。但当今学界对于两者在翻译理论上的建树与地位的论断多有不实之处。本讲座旨在在明确两者具体译论文本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比较分析两者在翻译标准与原则、翻译功能、译者素养,以及译论文体本身的特性等四个方面所呈现的异同,以探求中外翻译理论共通的内在规律,同时还严复与德莱顿在翻译领域建树方面的本来面目。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李光亚
  主  题: 中国航天发展与航天精神
  时  间: 2018-05-30 17:20
  地  点: 机械楼二层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李光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铁道车辆专业和北京理工大学科技管理专业。在近40年的航天生涯中,多次率领火箭发射队参加重大发射任务,担任神舟三号、四号飞船和某战略导弹发射队党委书记。2003年被授予"载人航天工程先进工作者";2007年获国家某重点武器型号工程银质奖章;2010年被授予国资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近年来,经常应邀到航天系统内外、社会各界宣讲"中国航天发展与航天精神",被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赞誉为"传播中国航天精神的文化使者"。
[内容简介]
主要就“中国航天发展与航天精神”进行宣传,着重展示近年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介绍我国在航天发展方面的历程,通过引导师生了解航天背后的故事,激发大家科研报国的热情。同时向师生发布航天一院关于2019年招聘实习计划,吸引2019届毕业生报考。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庄松林
  主  题: 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及其应用
  时  间: 2018-05-30 14:30
  地  点: 科学会堂
[主讲人简介]
庄松林院士,光学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Fellow),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现任中国计量大学名誉校长、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庄松林院士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近年来领导的重点实验室在太赫兹技术、光学超分辨成像、微纳光学工程及医用光学工程等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化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Nature Photonics、Phy. Rev. Lett.、Opt.Lett.、Opt.Exp、Sci.Rep.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著有《光学传递函数》一书。
[内容简介]
太赫兹(0.1T-30T)介于电子学与光子学的过度区,被称为电磁波的最后一个处女地。相关技术在安全、通信、生物医学、材料检测及空间技术等方面都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美、日、欧等都将其列入21世纪前沿科学技术,我国也列入颠复性技术之一。报告简述了太赫兹技术国内外的进代进展,对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作了介绍。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韩银和
  主  题: 机器人智能芯片
  时  间: 2018-05-28 15:00
  地  点: 机械楼二层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韩银和,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计算机体系结构。在这些领域共发表了110多篇学术论文,包含多篇ISCA、HPCA、DAC、ICCAD等体系结构和芯片领域顶级会议论文。韩银和获得过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百篇优博提名(奖)、计算机学会优博等,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主席(2016-2017),计算机学会容错专委秘书长(2016-2019)。他获得了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内容简介]
未来的机器人将具有高度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灵敏的运动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新的计算引擎以提供计算能力支持。目前基于通用嵌入式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计算系统,不能满足性能需求。我们希望能研发新的适合机器人领域的核心芯片,为未来智能机器人提供智能和运动能力。本报告将首先分析机器人中应用负载的特征,然后介绍我们在机器人智能处理器初步成果Dadu,它是一个双核异构计算架构,包含了一个智能核,集成嵌入式神经网络加速器,以提供听觉、视觉等感知能力;一个运动核,集成运动控制加速器,以提供敏捷的运动能力,希望能为未来机器人提供计算“大脑”。

点击图片下载照片
  主讲人: Keck-Voon LING
  主  题: Multiplex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时  间: 2018-05-28 10:30
  地  点: 交大科技大厦7层大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林克文博士目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曾任控制与自动化系代理系主任(2006-2008)。他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英国牛津, 曾被授予英联邦奖学金(2001)和陈振传奖学金(2006)并在英国剑桥大学工程学院做访问研究。他曾在2005 – 2010年兼任了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所(SIMTECH)的高级科学家,并在2006- 2010年担任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所(A*Star)嵌入式和混合系统II(EHS-II)研究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人体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医疗行业的研发工作。他曾作为会议主席于2010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人体传感器网络国际会议。林克文博士的研究领域包括模型预测控制(MPC)及其在可重构计算平台上的嵌入实现与应用。近年来,他将其在控制和估计领域的研究应用于多频段的GNSS软件接收机,导航定位,以及智能电网和电力系统。
[内容简介]
In this talk, I will describe a form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in which the control variables are moved asynchronously. This contrasts with most MIMO control schemes, which assume that all variables are updated simultaneously. MPC outperforms other control strategies through its ability to deal with constraints. This requires online optimization, henc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can become an issue when applying MPC to complex systems with fast response times. The Multiplexed MPC (MMPC) scheme described in this talk solves the MPC problem for each subsystem sequentially, and updates subsystem controls as soon as the solution is available, thus distributing the control moves over a complete update cycle. The resulting computational speed-up allows faster response to disturbances, which may result in improved performance, despite finding sub-optimal solutions to the original problem. The effectiveness of MMPC will be demonstrated through several application examples. This talk is suitable for a general audience. No sophisticated control background is exp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