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天伟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

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卢天伟,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

 

个人简介

 

卢天伟,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曾获2021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在2016-2020年连续五年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中共党员。

在读期间发表交通领域学术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一区期刊论文2篇、四区期刊论文1篇、中文EI权威期刊论文2篇。刊载至包括IEEE T-ITS、Energy、铁道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等交通领域顶级/权威期刊;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项

曾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生创新II类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交通行业科技项目等7项科研项目。曾获包括“云上贵州”数据可视化大赛一等奖、“城市交通杯”全国研究生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协中外优秀青年交流计划”,2019、2020年两次投稿并被交通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98th、99t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TRB年会)录用。

 

兴趣科研,行而不辍

在本科阶段,卢天伟作为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负责人,第一次接触到了交通科研。在这个过程中,他燃起了对于交通领域的科研兴趣,对相关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自己今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生期间,卢天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研究团队的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枢纽间换乘客流运行态势监测与运力动态协同调度及应急处置技术”中的枢纽间多模式运力协同调度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任务、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预测与协同调控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的新线客流需求预测技术研究、平台前端可视化开发及数据库管理等任务。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他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渐感受到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但最令他感到开心的是:能够理论结合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

在卢天伟看来,理论创新和实际落地应用二者同样重要。在开展交通领域相关的研究过程中,既能够在现有的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将研究成果形成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又可以通过技术集成、系统研发等形式,在交通行业相关单位中得到落地应用。这种“兴趣-成果-兴趣”的良性循环激励着卢天伟,更坚定了他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的信心。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研工作需要耐住寂寞的“冷板凳精神”。对于交通运输的热爱,使得卢天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更加坚定、从容地面对。在科研之路上敢于坐得了“冷板凳”,才能长期坚持下去。

 

学习交流,开拓视野

在开展自身科研工作之余,卢天伟也积极参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了解和学习交通学科前沿研究。他曾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协中外优秀青年交流计划”,来到名古屋大学NUTREND研究室进行为期6个月的学术访问交流。利用此次机会学习交通行为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方法,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更具针对性地开展交通出行决策和运营优化等方面相关研究。

 

 

此外,卢天伟也多次参与国内外所举办的交通学术会议,学习交流不同交通领域的前沿研究。他曾于2019-2020年两次投稿并被交通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TRB年会)接收。赴美国参会期间,针对新能源汽车保有决策行为及激励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交流。

 

 

他也曾多次参与国内举办的各类交通领域学术会议,包括2017年上海举办的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2019年成都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机械工程及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博士生论坛等学术会议。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锻炼了学术汇报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研学团队,师恩难忘

在求学之路上,卢天伟最想感谢的便是他的导师:姚恩建教授。在攀登科研高峰的过程中,姚老师以及团队成员给卢天伟提供了很多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以平稳的心态完成所负责的科研工作。

即使日常工作事务繁忙、研究团队人员较多,但姚老师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指导学术论文,坚持对大家每一项研究成果的各个环节认真把关。姚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事必躬亲的行事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卢天伟对待科研的投入和热情,使他能够以高标准对待自己所承担的每一项科研任务。

同时,姚老师也鼓励大家要在科研方面全面发展,通过积极参与专业领域的各类科技竞赛,多多与他人接触和学习交流。“不但要稳扎稳打地做好自己的科研,也要重视团队协作。”正是在这种团结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精神影响下,研究室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行业专家的认可和相关单位的实际应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卢天伟认为这种合作互助和团队奉献的精神很重要,能够起到互相帮助和监督、互相分享学习科研进展和专业技能等诸多益处。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能够大大提升科研效率。回望自己的科研之路上取得的成果和进步,离不开导师姚恩建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以及研究室积极向上、团结奉献的科研氛围。

 

热爱生活,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卢天伟在科研之外也一直保持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他积极相应学校号召,参与党组织和班级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班委的组织和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所在的博1802班党支部和班集体曾获北京市“红色1+1”活动三等奖、“先进党组织”、“先进班集体”等荣誉。

 

 

卢天伟认为:“作为科研人员自然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科研工作上,但也应该承担其他社会和生活方面的责任、注重身心健康。做一个兼顾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在科研学习之余,他曾兼任研究生国际课程“Advanced Travel Behavior Analysis”、专业课程“出行行为分析理论与方法”课程助教,负责课堂辅助管理、学生答疑等相关工作。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将所习得的专业知识反馈于课堂的辅助教学与管理中。在研究生期间,他还参与过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京津冀高校志愿者与社区志愿活动研究”,赴京津冀地区各大高校和社区等开展志愿服务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结果。以对社会实践的热爱,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并了解社会生产服务需求情况。

作为业余爱好,他平时喜欢健身锻炼和摄影,常常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也曾在校研究生会宣传部期间,多次负责学校各类研究生相关活动的摄影、海报制作等工作,充实业余生活。

在未来结束博士生涯后,卢天伟将继续从事交通领域科研工作岗位,保持科研热情,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为未来交通行业发展不懈努力。

 

TA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需时常怀着一颗谦虚谨慎、积极进取的心,继续秉承“知行合一”精神,脚踏实地地完成未来每一项科研工作,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个人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