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关于2025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的通知》(研通〔2024〕10号)文件要求,经个人申报、学院推荐或研究生院委托、专家评审等环节,确定96个项目为我校2025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建设项目。
一、立项总体情况
1.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资助金额5万/项),一般项目3项(资助金额2万/项)。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共15项(资助金额3万/项)。
3.人工智能赋能(AI+)类建设项目:AI通识课建设项目共6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资助金额5万/项),一般项目3项(资助金额2万/项);AI专业课建设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资助金额5万/项),一般项目4项(资助金额2万/项)。
4.项目驱动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共13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资助金额5万/项),一般项目10项(资助金额2万/项)。
5.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共21项,其中重点项目6项(资助金额5万/项),一般项目15项(资助金额2万/项)。
6.人工智能赋能在线课程建设项目2项(资助金额10万/项),研究生在线课程1项(资助金额5万/项)。
7.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资助金额5万/项),一般项目6项(资助金额2万/项)。
8.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研究项目共18项(资助金额5万/项)。
9.研究生院委托项目两项:研究生教学督导专项研究课题1项(资助金额5万/项);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1项(资助金额5万/项)。
各立项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目标及实施方案,认真组织项目研究工作,确保按照计划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实现预期目标,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各类项目拨款规则
1.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人工智能赋能(AI+)类建设项目、项目驱动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人工智能赋能在线课程建设、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项目以及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为2年,分三次拨款,立项首年拨付立项金额的35%,通过进展检查拨付25%,通过结题验收拨付40%。
2.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研究项目及研究生院委托项目的建设周期为1年,分二次拨款,立项首年拨付立项金额的50%,通过结题验收拨付50%。
三、成果标注
依托项目取得的成果(线上课程、教材、论文、案例等)在公开上线或发表时,均要对资助情况进行首位标注。标注方式: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号(与财务账号一致);the 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Project Fund+项目号(与财务账号一致)。
附件:2025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研究生院
2025年6月13日
-1-
附件2025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学院 |
金额 |
类别 |
1 |
思政课程建设项目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政课程建设研究 |
何玉芳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 |
重点 |
2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思政课程建设研究 |
刘秀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 |
重点 |
|
3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思政课程建设 |
陶蕾韬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一般 |
|
4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思政课程建设 |
赵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一般 |
|
5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政课程研究 |
王吉平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一般 |
|
6 |
课程思政示范课 |
《区块链原理及应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李勇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3 |
/ |
7 |
《深度学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郭晟楠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3 |
/ |
|
8 |
《跨文化沟通与管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荆竹翠 |
经济管理学院 |
3 |
/ |
|
9 |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邢颖 |
经济管理学院 |
3 |
/ |
|
10 |
《综合交通运输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刘志勇 |
交通运输学院 |
3 |
/ |
|
11 |
《机场规划与运行理论方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刘志硕 |
交通运输学院 |
3 |
/ |
|
12 |
《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银了飞 |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
3 |
/ |
|
13 |
《交流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周明磊 |
电气工程学院 |
3 |
/ |
|
14 |
《电气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秦伟 |
电气工程学院 |
3 |
/ |
|
15 |
《数理方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郑神州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3 |
/ |
|
16 |
《文化产业研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张奎 |
语言与传播学院 |
3 |
/ |
|
17 |
《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魏翔 |
软件学院 |
3 |
/ |
|
18 |
《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分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童浩楠 |
软件学院 |
3 |
/ |
|
19 |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黄琳 |
法学院 |
3 |
/ |
|
20 |
《软件缺陷检测与可信评估实践》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朱晓强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3 |
/ |
|
21 |
AI通识课建设项目 |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AI通识类课程建设项目 |
汪群博 |
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2 |
一般 |
22 |
《高级深度学习》AI通识类课程建设项目 |
李艳凤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23 |
《人工智能导论》AI通识类课程建设项目 |
周雪忠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重点 |
|
24 |
《大语言模型》AI通识类课程建设项目 |
韩文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重点 |
|
25 |
《机器学习》AI通识类课程建设项目 |
刘华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重点 |
|
26 |
《AI辅助科研》AI通识类课程建设项目 |
刘洋 |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27 |
AI专业课建设项目 |
AI赋能《数字孪生仿真技术》课程建设项目 |
吕继东 |
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2 |
一般 |
28 |
AI赋能《近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建设项目 |
陈后金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29 |
AI赋能《物流供应链建模与仿真》课程建设项目 |
鲁晓春 |
经济管理学院 |
2 |
一般 |
|
30 |
AI赋能《出行行为分析理论与建模》课程建设项目 |
张永生 |
交通运输学院 |
2 |
一般 |
|
31 |
AI赋能《媒介设计与用户体验》课程建设项目 |
李静雅 |
建筑与艺术学院 |
5 |
重点 |
|
32 |
项目驱动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
项目驱动《智能交通系统》课程建设项目 |
上官伟 |
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5 |
重点 |
33 |
高水平科研项目驱动《无线信道理论与建模方法》课程建设 |
何睿斯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34 |
项目驱动《WEB搜索与推荐系统导论》课程建设项目 |
邬俊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 |
一般 |
|
35 |
项目驱动《机器视觉算法与实践》课程建设项目 |
管庆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 |
一般 |
|
36 |
项目驱动《新兴技术应用与工程》课程建设项目 |
应文池 |
经济管理学院 |
2 |
一般 |
|
37 |
项目驱动《整数规划》课程建设项目 |
刘康琳 |
交通运输学院 |
2 |
一般 |
|
38 |
项目驱动《道路工程理论与技术》课程建设项目 |
王涛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39 |
项目驱动《现代载运工具电驱动技术》课程建设项目 |
吕刚 |
电气工程学院 |
5 |
重点 |
|
40 |
融合行业实际案例的现代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建设 |
王颖 |
电气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41 |
项目驱动《储能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建设项目 |
张琳静 |
电气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42 |
项目驱动《数值分析I》课程建设项目 |
黄卫杰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 |
一般 |
|
43 |
项目驱动《计算固体力学》课程建设项目 |
李根 |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5 |
重点 |
|
44 |
项目驱动《碳中和理论与技术进展》课程建设项目 |
周岩梅 |
环境学院 |
2 |
一般 |
|
45 |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
《交通信息智能融合及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刘江 |
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5 |
重点 |
46 |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贾潇 |
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2 |
一般 |
|
47 |
《现代电子技术》本研贯通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郭勇 |
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2 |
一般 |
|
48 |
《通信信号处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张令文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49 |
《专业创新实践课》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林春雨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 |
一般 |
|
50 |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
孙永奇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 |
一般 |
|
51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杜英歌 |
经济管理学院 |
2 |
一般 |
|
52 |
《国际贸易实证研究》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卜伟 |
经济管理学院 |
2 |
一般 |
|
53 |
《交通管理与控制》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王江锋 |
交通运输学院 |
5 |
重点 |
|
54 |
《土动力学及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白冰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5 |
重点 |
|
55 |
《现代感知与测试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
许西宁 |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
5 |
重点 |
|
56 |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
《先进控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王爽心 |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
5 |
重点 |
57 |
《现代电机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李栋 |
电气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58 |
《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变换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李凯 |
电气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59 |
《高等流体力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曲嫄 |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60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翻译实践》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姚亚芝 |
语言与传播学院 |
2 |
一般 |
|
61 |
《网络计算》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张迪 |
软件学院 |
2 |
一般 |
|
62 |
《民法与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王毅纯 |
法学院 |
5 |
重点 |
|
63 |
《刑法专题I》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高晓莹 |
法学院 |
2 |
一般 |
|
64 |
《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蔡曦蕾 |
法学院 |
2 |
一般 |
|
65 |
《可靠安全系统的分析方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
姚英英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2 |
一般 |
|
66 |
人工智能赋能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
《智能视觉及应用》(AI+)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
袁雪 |
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10 |
重点 |
67 |
《岩土工程数值方法》(AI+)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
李伟华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10 |
重点 |
|
68 |
在线课程建设 |
《高等数理统计》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
桂文豪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5 |
重点 |
69 |
研究生教材建设 |
《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基础》教材建设项目 |
燕飞 |
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2 |
一般 |
70 |
《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教材建设项目 |
朱明皓 |
经济管理学院 |
5 |
重点 |
|
71 |
《工程结构抗震学》教材建设项目 |
刘佩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5 |
重点 |
|
72 |
《临界状态土力学》教材建设项目 |
刘艳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2 |
一般 |
|
73 |
《高铁站区空间开发与发展活力特征实证》教材建设项目 |
曾忠忠 |
建筑与艺术学院 |
2 |
一般 |
|
74 |
《人工智能法学(第二版)》教材建设项目 |
马国洋 |
法学院 |
2 |
一般 |
|
75 |
《现代优化与智能计算方法》教材建设项目 |
戚建国 |
系统科学学院 |
2 |
一般 |
|
76 |
《LLVMPass编写入门及其在安全中的应用》教材建设项目 |
彭双和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2 |
一般 |
|
77 |
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研究项目 |
研究生培养“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创新研究——以智能学院为例 |
宿帅 |
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5 |
/ |
78 |
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 |
刘留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5 |
/ |
|
79 |
瞄准一校多区,深化分类培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类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
韦世奎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 |
|
80 |
基于“一校多区”的经管类研究生项目制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
李红昌 |
经济管理学院 |
5 |
/ |
|
81 |
“产教融合+数智赋能”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课程质量提升研究 |
陈军华 |
交通运输学院 |
5 |
/ |
|
82 |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改革:学术-专业学位双轨制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白雁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5 |
/ |
|
83 |
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研究项目 |
“一校多区”格局下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
蒋增强 |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
5 |
/ |
84 |
一校多区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分类培养体系构建与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
王小君 |
电气工程学院 |
5 |
/ |
|
85 |
围绕2025年培养方案修订数学一级学科培养体系构建与研究 |
刘玉婷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5 |
/ |
|
86 |
“一校多区”背景下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探究 |
唐爱伟 |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5 |
/ |
|
87 |
以培养方案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团队建设研究 |
田永静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 |
/ |
|
88 |
新文科视角下外语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 |
刘凯 |
语言与传播学院 |
5 |
/ |
|
89 |
“双轨驱动、六维并举”: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张顺利 |
软件学院 |
5 |
/ |
|
90 |
分类培养视域下学术型与专业型教育体系重构——以建艺学院2025版培养方案为例 |
佘高红 |
建筑与艺术学院 |
5 |
/ |
|
91 |
法学研究生分类培养新模式:学术创新型与实践创新型人才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
朱本欣 |
法学院 |
5 |
/ |
|
92 |
环境学院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构建 |
王爱民 |
环境学院 |
5 |
/ |
|
93 |
系统科学学术型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构建 |
贾斌 |
系统科学学院 |
5 |
/ |
|
94 |
分类培养视域下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研究生教育体系优化研究——以网安学院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重构为例 |
安志强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5 |
/ |
|
95 |
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 |
人工智能辅助巡考及教学质量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
熊轲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 |
96 |
研究生教学督导专项研究课题 |
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
刘笑辰 |
经济管理学院 |
5 |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