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以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学校“十三五”规划建设任务,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双一流”建设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设计划,聚焦内涵发展,着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设计划

    1.推进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设计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全面构建并实施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责权机制和学位点评估调整机制,探索并推进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设计划,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

    2.深入落实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度。切实落实《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的规定》《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及提高论文质量的规定》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例会制度的规定》等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管理文件,加强博士生各培养环节全过程监控,严格实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末位延期制度。加强超期博士生管理,强化超过学制年限的博士生学位论文进展检查。

    3.制订和修订学校研究生教育系列管理文件。根据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求,及时总结前期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和日常办事流程,制订和修订相关管理文件,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二、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模式,进一步提高优秀生源质量

    4.建立硕士生优秀生源选拔长效机制。完善暑期夏令营、校内选拔、校外宣传三种招生宣传和生源选拔方式,统筹安排暑期夏令营、校内选拔时间节点。组建相对稳定的招生宣传队伍,加快建立研究生优秀生源基地,拓宽优秀生源选拔渠道。完善推免生预报名工作流程,优化推免生生源结构,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多渠道宣传学校、学科特色,扩大学校影响力。

    5.积极探索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的举措。形成以直博、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和本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申请考核等为主体的招生选拔模式,继续控制定向培养博士生的招生录取比例。充分发挥生源质量因素在博士生招生指标动态调整中的作用,不断优化博士生生源结构,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6.全面统筹优化各类型博士招生方式。统筹优化各类型博士招生方式的工作流程,完善各类型博士招生选拔制度。进一步完善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度,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考核程序,充分调动导师在招生过程中的积极性,强化导师在招生过程中的责任意识。

      三、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7.推进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按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十三五”规划要求,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研究制订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建设实施办法,明确特区建设要求和规范,推进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本年度重点建设2个培养特区。

    8.全面加强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研究制订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推进60门左右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课程质量认证体系,做好2017年立项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探索制订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方案。

    9.组织全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申报。梳理总结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重点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积极组织申报全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0.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多方争取资源,继续推进博士生联合培养,选派优秀博士生到国外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开展联合培养。开展国外高水平期刊主编“进校园”、国外优秀师资“进课程”活动,支持博士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外高水平大学国际访学夏令营活动,推进中欧可持续工程博士生院的建设工作。

    11.做好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评选与宣传工作。落实《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奖学金(研究生)评选办法》文件要求,做好2018年度研究生知行奖学金的评选工作,细化工作流程,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四、加强学位管理,进一步提高学位授予质量

    12.建立健全导师培训研修及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导师培训与研修办法,成立“知行”导师学校,加强导师培训及研修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导师培训与研修工作,在学校、学院不同层面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经验交流和导师工作会,在岗位职责、管理政策、学术规范、师德师风、指导经验等方面进行培训与交流,持续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要求,健全导师评价激励机制。

    13.继续开展学位论文质量后评估工作。覆盖全部学位点,随机抽取与重点抽取相结合抽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做好抽检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工作。将后评估结果与研究生教育资源分配相关联,保障学位授予质量。认真组织学校及各类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申报和评选工作。

    14.完成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总结评审及动态调整工作。严格坚持标准,组织各学位授权点认真总结,进一步完善自我评估材料,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组织专家评审,优化自我评估总结报告,按上级单位要求及时完成信息上报。在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我校学位授权点的自主撤销和增列工作。服务学校发展战略,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建立健全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

    15.做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加强与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联系,积极调研首批工程博士试点招生高校,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明确工程博士招生方式、导师招生资格、学位授予标准等,制订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和招生简章。研究制订涵盖工程博士招生、培养、学位各环节的管理文件,规范工程博士培养过程。

      五、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

    16.统筹做好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梳理各学院及导师的硕士生培养规模,建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加强生源组织,优化生源结构,不断提升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17.探索非全日制研究生多类型开放式培养模式。面向一流学科领域行业企业需求开展工学交替定制化培养,探索突出职业需求导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多类型开放式培养模式。优化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完善“双导师”制,加强企业导师遴选、培训、选配、监督和考核等管理环节,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

    18.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控制。成立专项检查组,对全校所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实施全时全覆盖教学秩序检查,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形成良好教风学风,进一步强化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19.建立完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指标,修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明确学院培养主体责任,完善学院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形成培养基地协同管理方式与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培养基地建设实效。

    20.大力加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及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制订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及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强化过程管理,明确学院培养主体责任,督促学院制订实施细则,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及学位论文质量。制订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延期管理与退学处理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